临沂临港区: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精神

2018-01-04 09:2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志泉
play
" />

  临沂临港区是一方红色革命的沃土,凤凰山大捷、甲子山战役、大山抗日之战等都曾发生在这里,山东省军区、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以及罗荣桓、陈光、朱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深入开展革命活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英勇无畏的临港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勇于奉献,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全生,临沂临港区坪上镇中峪子村村民,是千千万万个参军卫国的爱国人士中的一份子。今时今日,张全生虽已故去,但他的革命精神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今天,记者来到张全生的儿子张清智家中,听他讲述父亲抗战的红色故事,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那时我们的老家山东临沂也深受战火摧残。”张清智告诉记者,1938年,父亲还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一开始,他并未想到要去当兵打仗,当看到侵华日军恶恶罪行,父亲热血满腔,参军报国,在同样的历史天空下,无数热血青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国家号召参战,我们那是为国家而战。”回忆起当年父亲的豪言壮语,张清智依然觉得历历在目。1920年出生的张全生在18岁那年当了兵,“当时,父亲参军,家人不太愿意,我奶奶和我叔叔怀疑当兵还能不能活下来?我父亲大声回答,许多同龄人甚至更小些的青年都上前线了,他怎么能不去啊!爷爷奶奶含着眼泪将父亲送到村口。”

  当时,张全生被分到山东滨海军分区独立团2连,成为一名抗日战士,一直活跃在莒南一带,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场战斗,记忆最深刻的是三次甲子山战役。

  1942年8月3日,国民党军第57军第111师脱离国民党顽固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开入抗日根据地整训。9日至13日,国民党顽固派孙焕彩所重组之第111师,乘八路军部队换防尚未赶到之机,抢占甲子山及上涧、浮棚山、纸房等地。八路军第115师决定乘其立足未稳向孙部发动反击。经过一夜激战,歼孙部一部,攻占甲子山主峰。孙部不支,向北撤退。山纵二旅第六团又截歼其一个营。孙部余部向日(照)莒(县)公路以北退去。此战,共毙伤孙部500余人,俘虏650人,缴轻机枪5挺、炮1门。

  1942年10月,正当滨海地区抗日军民忙于准备反扫荡之际,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孙焕彩之第111师与朱信斋、李正修等部,共约4000余人,再次乘机向甲子山区进攻。驻甲子山区的八路军立即组织抗击。八路军守备部队仅有两个连,在击退顽军3次猛攻后因弹药补给不上,转移至甲子山主峰固守。不久日军开始扫荡,第115师调主力南下,顽军乘机反扑,重占甲子山。山纵第2旅于18日夜撤出甲子山,战斗结束。此战,共毙伤孙部顽军300余人。

  1942年11月,为巩固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滨海与胶东根据地的联系,八路军第115师决定收复甲子山区。15日,第115师代师长陈光采用从甲子山西、南两侧实施主攻,从中心开花战术,首先歼灭其师指挥机关,再予以打击。经三天激战,孙焕彩部集中兵力固守址坊、石场、刘家东山、朱芦等点,顽抗待援。八路军久攻不下,转入休整。22日,八路军继续发动进攻,向址坊、刘家东山实施坑道作业,同时击溃顽军几次反冲击。孙余部弹药耗尽,伤亡增多,待援无望,于28日晚向北撤退,沿途遭八路军各部截击,余部撤回日(照)莒(县)公路以北。此战,共毙伤顽军1000余人,俘第331旅参谋主任任家麟以下1137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轻重机枪22挺、炮3门、战马30匹及弹药物资一批。

  张全生所在连队参与了整个甲子山战役,在战役最后阶段,张全生不幸中弹,右腿断裂,被当地乡亲们救起来。“中弹的时候,怕(死)吗?”“打仗,不能怕死。”张清智回忆起以前与父亲的聊天对话。“我父亲大多数的战友已经逝去,当时医疗条件差,很多不该死的人都死了,冬天穿单衣,穿草鞋,胜利主要还是靠人民,互相关心和帮助。”张清智补充道。

  问到抗战时遇到的最困难的事,张清智缓缓说道:“我父亲说过,当时敌人武器好,他们只能伺机而动,以智取。有时攻城不下,一个炮弹打下来,十几个人就没了,这时候得重新制定战术,等待时机,乘着夜幕挑选防守薄弱的部分进行猛攻。而且当时部队粮食不足,黑豆,高粱,小米,番薯是最好的粮食了。人民群众为了支援前线,一天只吃一两顿,有时只能吃很稀的玉米糊,而菜呢,只能是野菜。穿着破衣服编成的草鞋一天要走一百多里山路,就是为了打胜仗,在晚上赶路包围敌城,当天刚泛起鱼肚白,集结号的吹响,再次向敌城发起冲锋!”

  新中国成立后,张全生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先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坪上镇农村信用社主任,1981年退休。回到家乡的张全生,一直讲述着一段段抗战故事,熏陶影响着周围的人。张清智更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红色精神,继续向青少年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往事不可追,更不可忘。回溯历史,抗战余音犹在耳旁,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过去的峥嵘岁月,一个个可歌可泣、一段段大智大勇的抗战事迹浮现在眼前。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激发着我们团结奋进。让我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建设幸福美丽临港。(王志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