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保护历史文脉 留存文化记忆

2017-03-18 07:4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琪
play
" />

临沂临港区山底村史馆

临沂临港区新春庙会游人如织

  时事链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而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直以来,临沂临港区始终把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提出“文化临港”的奋斗目标,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收集过往 重温乡村历史记忆

  厉玉荣是坪上镇厉家寨人,如今已过古稀之年,身体还算硬朗。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总喜欢回忆过去那些点滴。“这里就是北大山,之前环境恶劣,被称为连鸟都不愿意飞的地方,当年可是我们苦干了一年才整出来的,后来变成了硕果累累的苹果园,如今一眼望去尽是樱桃树!”说到这,厉大娘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闪亮的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年的北大山脚下如今都要建高楼大厦了,尤其是临沂临港区设立以来,很多旧村落都不见了,那么伴随着当地几代人的回忆也要消失吗?当然不会!近年来,临沂临港区以“浓缩乡村记忆,建设精神家园”为主题,组织区、镇、村相关人员通过查阅史志及实地走访,广泛征集富有地域特色及群体记忆的文字记录和影像资料。现已征集图片资料4000余幅,编辑整理文字资料600余份。

  同时,加快村史馆建设,集中展示村史、村情等历史文化,现已建成坪上、壮岗镇史馆2处,大山社区山底村史馆、清泉河社区历史文化纪念室等村史馆4处。一件件物品承载着历史,一张张图片记录着过往,这些记忆,在老人们看来,是告别贫困、记住艰辛的见证;在青年眼中,是凝聚动力、奋发向上的源泉;在游子心中,是峥嵘之后、品味“乡愁”的味道,这里记录着变化、融合着情感、激发着动力。

  贴近生活 民俗文化强势回归

  还记得席地而坐的“草墩子”吗?还记得窗外贴出的“剪窗花”吗?还记得一块笼布半遮面的美味“黄粉”吗?这些当地的民俗文化正在我们的指尖流过。

  “舞龙的、舞狮的、踩高跷的,真是太精彩了!”“吹糖人的太厉害了!”“我最喜欢吃那个大肉串儿了!”临沂临港区举办的首届“逛临港新城、品民俗文化”厉家寨新春庙会,让广大群众兴致高昂,在给区内外游客带来特色文化惊喜的同时,也为当地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临沂临港区通过整合文博展览、电影展映、农家书屋等文化资源,推出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庙会旅游等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民俗文化,其中,组织绣针河艺术团等民间文艺团体送戏下乡96场次,举办民间秧歌会、元宵花灯展、民俗文化展等特色活动21场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到人们的喜爱,同时,把这些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挖掘出来,加以提升,得到的是经济、文化双丰收。

  文物保护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临沂临港区文广新局张仁芳说:“保护文物实际上就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通过培养道德的力量,传承传统文化,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张仁芳和同事们先后10余次走进镇、村,走进全区各文物点,开展文物保护宣讲活动,让群众明白,前辈留给我们的并非只是一堆“废弃物”,而是经过岁月洗礼依旧可以激发精神动力的载体。在保护《云梦山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张仁芳通过对云梦山内涵的解读,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加入进来,共同传播家乡优秀文化遗产。

  同时,通过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日常巡查,群众的参与性也在不断提高,针对不同的文物点,签订区、镇、村及相关农户“三级一户”责任书,并完善文物保护档案。现已签订“三级一户”责任书21份,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6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张仁芳说,“加深公众对文物资源的认识,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使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泉”。(郭琪)

初审编辑:韦辉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