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实施精准教育扶贫 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9-08-14 10:31:00 来源: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 作者: 郭琪
play
" />

  教育是我们国家的百年大计,党和国家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在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冲刺阶段,如何有的放矢地找准薄弱环节及其症结,不断提高教育扶贫效率,真正实现脱贫目标,为实现地区教育公平和共享发展奠定基础?唯有“精准”。

  实施教育扶贫,要注重起点公平,让孩子共享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应因地域的阻隔,而使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从根本上保障偏远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就要注重起点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平等机会。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的教育关怀和保障,是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关键之举,也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政府应提供平等的物质条件,积极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的教学基础设施,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条件,适度控制撤点并校,积极改善“大班额”状况,实施农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努力缓解学校住宿紧张状况,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高资助力度,保证有能力、有意愿上学的孩子不因贫困丧失受教育的权利。临沂临港区高度重视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扩充容量,提升品质”的思路,圆满完成了临港三中、四中、六中3处初中的撤并到实验中学等相关工作,初中学校及资源进一步优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着力化解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建设完善区实验中学、俊城实验小学、金龙河小学、绣针河小学、气脉山小学和坪上镇中心小学等项目,新增学位8430个。2019年实现了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教育扶贫,要精准找对薄弱环节及其症结,对症下药。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程等措施,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改变。但为何仍然有不少农村父母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就读?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虽然一些学校硬件设施在不断改善,但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并未随之明显提升,农村校长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经费短缺导致他们不能接受足够的培训、缺乏终身学习的资源和动力,另一方面,当前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的图书,无论内容还是质量都较为低下,不但难以吸引师生的阅读兴趣,更难以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临沂临港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提高师资水平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展专业培训活动等,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任课教师专业化,组织名优教师下乡送教,扎实开展“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活动,完善中小学教师千分量化考核评价和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评选优秀教师和教学成果奖,实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成立区直小学教育联盟,举行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各年级、各学科每周固定开展“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研讨等工作,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本领。

  实施教育扶贫,要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贫困不仅表现在缺衣少粮的物质贫困,更表现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脱离的思想贫困以及依赖“等靠要”的精神贫困。教育精准扶贫归根到底是要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改善其非物质贫困的境况。步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仅靠外力帮扶与支持不是长久之计,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因此,教育精准扶贫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长效动力。“扶志”就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脱贫的志气和勇气,“扶智”则是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发展,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同时不断拓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范围,保障深度贫困地区有劳动意愿的人拥有一技之长,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协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劳务培训与劳务输出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临沂临港区紧抓山东省开展高等职业院校扩招的重要历史机遇,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讲活动,将国家“高职扩招百万”的好政策宣传到企业、社区和各类就业需求人群,同时,因地制宜,结合临港产业布局调整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与省内各高职院校精准对接,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拔除“穷根”。(通讯员 郭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