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书写峥嵘岁月 再竖精神丰碑

2017-11-07 11:0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郭琪 樊纪真
play
" />
  题记: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临港区谱写了八路军甲子山战役、大山战役的壮丽诗篇,闪耀着毛主席批示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精神丰碑,保留了书写峥嵘岁月的历史足迹。

  临沂临港区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更是一片红色沃土,革命战争年代,罗荣桓、肖华、谷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当炮火硝烟散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墙壁上岁月的斑驳,山东军区首次战斗英雄民兵代表大会上演讲的回声,似乎都在讲述着当年一段段红色的峥嵘记忆。这十余处革命遗址,铭刻着临沂临港区英雄儿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矗立在临港大地上的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斗转星移,七十年过去了,在临沂临港大地日新月异、跨越发展的今天,当我们双脚踏上这片红色沃土,徜徉在革命战斗遗址面前,心中无不激荡着满腔的豪情壮志,在心灵净化的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忧。

  依稀记得那是2015年的春天,在团林镇建国前老党员李德举的小院里,听他讲述那段打鬼子的岁月,麻雀战、游击战的精彩片段还记忆犹新,但如今老人已离我们远去……

  “那年我采访过这位老人,老人去世后能讲述那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区文广新局樊纪真介绍说,“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系统化整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革命遗址的保护更加刻不容缓。”

  近年来,临沂临港区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通过修建展览馆、村史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方式,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无论是对党和政府,还是对临港20万群众,我们都要本着负责到底的态度对待遗址普查梳理工作,否则将愧对历史,也愧对未来。”区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李玉忠如是说。

  翻开近年来文化研究与发展学会编纂的十余册《临港春秋》,最开始留给我们的是惊喜,我们发现全区现存的革命遗址竟有10处之多:莒日临赣县联合办事处旧址、山东军区首次战斗英雄民兵英雄代表大会旧址、甲子山战役遗址、山东军区陈家老窝战时医院、天齐庙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山公墓等。可是当李会长带我们走到现场时,却有些遗憾,因为书上的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些是很难补救的,但是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多方筹措修缮资金对旧址进行了大力度的维修。”区文广新局副局长杨国良介绍说,“目前,已先后争取到修缮资金220余万元,力争明年为莒日临赣县联合办事处、山东军区陈家老窝战时医院等4处革命遗址立碑挂牌。”

  据了解,目前针对革命遗址保护,全区新建仿古院墙600米,铺装大理石地面5000平方米,改建陵园大门1处,修建烈士墓碑450余个,烈士纪念碑1座,花岗石凉亭1座、玲珑塔1座,栽种小型苗木3万余株,成材苗木500余棵,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同时,壮岗镇当地干群自发捐款7万余元,筹建了凤凰山纪念碑,虽然碑文上没有太多战斗细节的描述,没有镌刻英雄的名字,却依旧不妨碍我们感激这些质朴的群众,缅怀那段临港先辈用鲜血守护家园的光辉历史。

  “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最开始就是在我们村。”团林镇李家桑园村支部书记李德密说,“后来搬到了莒南大店,这是我们全村的荣耀,怎么敢不好好保护。”

  在李书记的号召下,由村“两委”干部带头,越来越多的村民、以及志愿者加入到旧址的日常管护中来,积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镇文化站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旧址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力争发挥出更大效力。

  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国良说:“我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红色遗址的保护,不断丰富和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叫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生态、红色、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通过抢救性恢复,抢救山东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省政府前身)旧址遗留文物3件,并初步复原了旧址原貌。如今,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已逐步打造成了弘扬“沂蒙精神”的爱国教育基地,厉家寨展览馆等地则成为了红色旅游景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能够保存历史是吾辈之幸事,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既是传承红色历史、牢记使命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后代不忘“初心”、不忘历史的重要载体,保护革命遗址,传承红色文化,我们在行动。(郭琪  通讯员 樊纪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译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