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山底村——续写爱国拥军新篇章

2017-11-22 10:0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志泉
play
" />

  

  八路军进驻山底村

   

  大山之魂

   

  大山新社区

  山底村是临沂临港区坪上镇的一个行政村,因坐落在大山脚下而得名。在抗日战争时期,山底村的群众和八路军战士生死与共,在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的斗争中,用忠诚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动人心弦的爱党爱军之歌。

  英雄连队血战大山

  大名鼎鼎的何万祥“战斗突击队”是英雄的连队,也是钢铁的连队、当“扫荡”滨海的敌寇在北山区,像强盗一样到处猖狂“清剿”的时候,该连奉命轻装插入中心区,保护后方建设,保卫群众利益,坚反“清剿”斗争,创造了新的英雄事迹。

  1944826日,日军五十九师团五十四旅团纠集1500多名日伪军,附三挺重机枪、几十挺轻机枪、几十门手炮,分数路向大山根据地扑来。当时大山一代抗日力量薄弱,无大规模武装抵御力量。千余名群众和八路军115师直属医院野战医院第二卫生所(以下简称二所)的数百伤病员,均陷入敌寇合围。

  在这危急关头,滨海军区急电令八路军115师第686(“老六团”)前来支援。接到支援电令后,人困马乏的“何万祥英雄连”日夜兼程赶赴山底村。为掩护群众和伤病员安全转移,英雄连的战士们在团长贺东生带领下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在敌人四面八方包围,飞机炮火的轰炸下,坚守大山阵地,向二十倍与我的敌人反复英勇冲杀,在关键时刻贺团长更是指着制高点斩钉截铁地说:“要死守阵地一小时,不准后退一个指头!”这一个小时,60分钟,3600秒,在平时是很短暂的时间,可是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可以想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血战直至中午,被围群众和伤病员均已脱险,在且战且走的情况下,贺团长带领着英雄连胜利突围。大山战役毙敌80余名,成功掩护了群众和伤病员的安全转移,彻底粉碎了日军清剿大山根据地的企图。

  山底村民拥军爱国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山底村村民保家卫国不顾生死、大义凛然、踊跃参军支前的人和事不胜枚举。有为了哺乳八路军后代、不惜给孩子断奶的“义务乳娘”徐秀兰;有将自己的棺材捐献给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厉文斋……山底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出夫支前的模范村,在当时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最多的时候,一年之内曾派出过5批青壮年支援抗日前线。

  1943年春天,二所300余人来到了我党在沂蒙山抗日根据地之一的大山脚下的山底村驻扎,虽然当时村里的居住条件很差,但在二所到来后,乡亲们积极地腾出房间让所有人员住下。在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对我解放区实行严密封锁,二所常陷入药品供不应求的窘境。为了让伤病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山底村民就地取材,从大山上采摘草药以制成汤药或散丸等。靠着这些汤药、散丸,一批批战士很快恢复了健康,重返抗日战场。

  山底村民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八路军住,自己吃树叶、野菜,把最后一点粮食送给八路军,舍生忘死的掩护八路军和伤病员。做到一粒米做军粮,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谱写了一曲曲不顾一切掩护八路军,舍生忘死救伤员的奉献之歌。

  蜕变“山底”展新颜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底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发扬革命传统,积极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向穷山恶水宣战。深入开展学大寨、学厉家寨运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改善民生,走过了难忘的岁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成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改革开放,给山底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1983年全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村党支部带领人民,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近年来,临沂临港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社区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山底、新社区已经坐落在大山脚下。山清水秀、宜居舒适、功能齐全的新社区,彰显着新山底的幸福生活。

  为了弘扬红色精神,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很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能把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不忘家乡、建设家乡;为了激发社区村民尊崇优秀传统、热爱故土家乡的热情,传递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大山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了“山底村史馆”。

  “今天走进展馆,看着山底村的历史,感到非常的震撼,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正在参观“山底村史馆”的大山社区居民薄自武激动地说。

  岁月无痕,记忆有情。时光烙下的印痕中深藏着我们的汗水与泪水,同样寄予着梦想与荣光,我们对过去饱含敬畏,同样对未来充满力量。爱党拥军、保家卫国的事迹仍将激励着山底村的人们奋发图强,奋勇争先,乘着新时代的春风,建设更加美丽的“新山底”。(王志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译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