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港新闻网>文化

红色记忆:回望“建军模范村”李家村

2015年04月22日 09:38:00 作者:徐玲 罗晓迪 来源:大众网
提及李家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的“建军模范村”这一称号,李家村村民满脸的自豪。于是记者在经多番了解后,将那段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终将会被纪念的岁月还原。

      提及李家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的“建军模范村”这一称号,李家村村民满脸的自豪。于是记者在经多番了解后,将那段虽已离我们远去但终将会被纪念的岁月还原。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烈火燃遍全国。莒南为了抵抗日寇的侵略,争取民族生存,保国保家乡,成立了十字路镇抗日游击大队,谢辉担任大队长,张子亮任副大队长,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并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滨海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支抗日队伍的带动下,一时沉闷的鲁东南沸腾起来了,并呈现出军民齐抗日的局面。

      位于团林境内的李家村(原属于莒南县)于1935年建村,经过村民们几年的努力,这里逐渐成为远近闻名先进村、“红旗单位”:村里建起了织布厂、“大鸡”烟厂、花生收购厂、酱厂等工厂,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再加上这里地形起伏复杂、村民们爱国抗日热情高涨、群众基础好,所以,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商业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的王磊、谢辉母亲、吉德玉、孙成顺等很多领导及家属当时都选择驻扎在这里。

      对于这些领导干部及家属的到来,让李家村人都感到无上的光荣。为了支持抗日,也为了保护我党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李家村的30多位青壮小伙子在经过训练后加入了民兵队、青救会等抗日组织,肩负起了巡逻放哨、护送领导、向前线运粮、抬担架等众多任务,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沿村周围巡逻放哨,警惕日军前来扫荡。这些年青人留下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村民们津津乐道:村民李文昌身体驼背,这使他在潜伏侦查时不容易被敌人发现,靠着这一优势他成为张子亮领导下的一名优秀侦查员,他曾经多次出色完成侦查任务,为游击队提供了很多有用情报;村民李之勇是村里最早加入民兵队的青年之一,他每天按时站岗放哨,完成巡逻任务,在日军的一次扫荡中,正在站岗的李之勇不慎被敌人发现并一刀刺入腹部,后来在八路军115师军医的救治下,生命危在旦夕的李之勇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留下了一段民拥军、军爱民的佳话……

      因为有了民兵队员认真负责的巡逻,李家村的军民躲过了敌人的一次次扫荡。“咱们民兵队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鬼子的,不能拿着鸡蛋硬跟石头碰,所以民兵队员在发现敌人来扫荡时,就迅速通知乡亲们,组织大家转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存实力。”熟知村史的李家村村民李之西告诉记者。在每次的转移中,住在李家村的受伤抗日战士和我党领导家属都是村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为了躲避日军扫荡,每次转移常常要跑到上百里外的日照、江苏等地,而村民们就用家里的手推车推着抗日战士和领导家属四处躲避,长距离的奔波让这些推车的群众筋疲力尽,但他们却毫无怨言。

      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个有着光荣拥军历史的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选择加入解放军,为报效国家继续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光和热……虽然在李家村里没有发生太多的血腥战斗,但李家村人凭着满腔的爱国拥军拥属热情和对党的忠诚,当之无愧的拥有“建军模范村”这一称号。(大众网通讯员 徐玲 罗晓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目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